小兒肺炎在冬季的發病率最高,幾乎占全年的80-90%,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。通常我們所說的小兒肺炎主要是指嬰幼兒支氣管肺炎。指各種不同病原(細菌、病毒、真菌、支原體)及其它因素(如吸入羊水、胎糞或動、植物和礦物油類,以及過敏)等引起的肺部炎癥,是小兒的常見多發病。
【臨床表現】
一般為發熱、咳嗽、精神不振、食欲低下、嘔吐或腹瀉以及煩躁不安。如出現氣促、青紫、面色蒼白、煩躁不安、心率>160-180次/分及肝臟增大,為病情危重的表現。
【治療方案】
根據病原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案,如是細菌性肺炎應選用抗生素,對病毒感染目前無特效藥物,可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,如近年開展的經皮治療術,加強護理及支持療法,并預防繼發細菌感染。
【護理措施】
1.保持安靜,減少氧的消耗,給予精神安慰,病室通風良好。
2.加強皮膚、口腔護理。高熱后體溫下降時常出汗,應及時更換干燥溫暖的衣服,進食少,或已有口腔潰瘍者應給予漱口和涂以適當藥物。
3.保證營養及水分:呼吸道感染患兒的食欲下降,可少量多餐給以易消化、高營養的飲食;有鼻塞而妨礙吸吮的嬰兒,可給予0.5%麻黃素溶液滴鼻,保證吮乳;在咳嗽時,應停止喂哺或進食,以免食物嗆入氣管;呼吸困難的嬰幼兒應將患兒抱起取半臥位喂哺,以免乳計吸入氣管引起窒息。
4.對癥處理:
⑴高熱時可先松解衣被,給予物理降溫,如溫水浴、酒精擦浴、冰袋冷敷等,藥物降溫可給予臣功再欣、泰諾林口服等措施,藥物降溫重復使用間隔不短于4小時。
⑵咳嗽是一種排除分泌物的反應,小兒排痰不易,對氣管分泌物較多的患兒應鼓勵他咳嗽,可用手按壓患兒胸部以協助排痰。
5.保證呼吸道通暢:
⑴經常消除鼻道分泌物,頭側臥位。
⑵重癥患兒或小嬰兒常因無力將痰咳出而引起呼吸道堵塞,應經常改換體位,用拍背及敲打胸壁(每小時一次,每次5-10分鐘)等方法促使痰液引流,必要時用吸痰器吸痰。
⑶在痰液過于粘稠不易咳出時可使用超聲霧化吸入,有消炎、解痙、濕化氣道、稀釋痰液的作用,霧化時注意觀察患兒有無突然面色發青,呼吸困難,因痰液涌出而發生的痰堵現象。霧化一般不宜超過20分鐘。
6.根據缺氧程度給予氧氣吸入,兒科多采用口罩、頭罩法等。
五、練就火眼金睛,識破肺炎假相。冬季,讓小寶寶遠離肺炎的侵襲,寶寶長期咳嗽很容易轉變成肺炎。居家護理要點肺炎怎樣預防?
1、多翻身拍背,幫助呼吸道分泌物排出。
2、多吃水果、湯汁,少吃雞蛋。飲食要清淡,要多補充水分和維生素C,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;
3、寶寶鼻塞、鼻堵時可用沾有溫水的棉棒濕潤鼻痂,一點一點地將鼻痂取出。另外,這時吸鼻器也能派上用場;
4、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,每天開窗2到3次,控制室內的溫濕度,溫度約在18℃~22℃,濕度約在60%左右;
5、如寶寶有發燒,冷毛巾敷額頭可以給寶寶降熱,去熱貼也可以選用;
6、廚房內的油煙、室內的香煙要盡量避免。這些油煙很容易讓寶寶的抵抗力下降,染上疾??;
7、記得及時帶寶寶去打預防針,像感冒疫苗一類的也要加以考慮;
8、母乳喂養,及時添加魚肝油,這對增強呼吸系統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都大有好處。
9.加強體格鍛煉,適當進行戶外活動,衣服穿著不宜過厚,要逐漸適應氣溫的變化,避免過熱或過冷,汗濕衣服做到及時更換。
10.盡量少去公共場所,特別是空氣流通不佳的場所,以免傳染呼吸道傳染病。
11.積極治療上呼吸道感染,避免上感向下蔓延而致支氣管炎、肺炎。
12.積極防治各種慢性病,如佝僂病、營養不良及貧血,加強營養增加抵抗力。
13.免疫功能差的孩子可用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,如丙種球蛋白及免疫調節劑等。
上一篇:小兒秋季腹瀉
下一篇:沒有了